后“双11”时代,个人信息泄露高峰乍现
一年一度的“双11”狂欢节于近日落下了帷幕。在消费者“剁手”买买买的同时,很多的快递公司、快递员也非常的忙碌,发货慢、快递慢也成了每年“双11”购物节绕不开的话题。每年的“双11”都有各式各样算不清的优惠活动,满减打折等,不少的消费者都计算的特别仔细,生怕错过优惠。“双11”的来临其实也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高峰。
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直播带货越来越流行以及消费场景的不断变化,网络购物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问题也随之涌现:
- 直播带货的商品真假难辨
- 优惠先提后降
- 个人信息的泄露
- ……
“短信轰炸”卷土重来
每到“双11”“双12”网购节,人们的手机总会收到各式各样的“短信轰炸”,让人不堪其扰。其实就“短信轰炸”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三条及《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十八条规定,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短信息内容提供者向用户发送商业性短信息的,应当经过用户事先同意,并且用户在未回复或明确拒绝的情形下,也不得再向其发送相同或类似短信。而就目前而言,很多的商户的“短信轰炸”,并未事先取得用户的同意。
花式诈骗套路多
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打电话给消费者说不小心被开通代理,想要退款,但需要验证银行卡卡号。
- “退货退款”
- “快递物料”
- 将所谓的”保证金“打入指定账号。
- 在朋友圈或者各大群组等平台中发虚假的红包或链接,让消费者点击后,套取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
- 在与消费者通话时可准确的报出其住址、手机号以及银行卡号,使其深信不疑。
监管与防范应“并排走”
监管。其实早在“双11”开始前,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税务总局联合召开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会议要求,严格防范个人信息数据被泄露滥用。以及严控各类平台和app收集大量用户数据且泄露和滥用,避免电信欺诈等次生风险发生。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尚在制定中,一旦落地,将确确实实的保障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
无独有偶,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官网发布《关于下架侵害用户权益app的通报》下架60款未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完成整改的app。这类app一般是存在违规或者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并且未能按时修改。
虽然在“app专项治理”“断卡”“净网”等行动后,个人信息的泄露有了一定的好转,但仍是目前高速发展中的互联网痛点问题。
防范。所以广大的消费者在网购的时通常选择经营规模较大并且信誉度较高的电商平台或是商家,不要轻易点击非官方的链接,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防止误入“钓鱼”网站。同时,也要货比三家,并且警惕“明降实涨”等价格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