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发布《swift gpi:推动支付变革》报告
近日,swift发布《swift gpi:推动支付变革》报告。该报告阐明了swift gpi如何重塑跨境支付格局,如何为swift新战略及未来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自2017年1月启动以来,swift全球支付创新(gpi)在不足四年时间里就变革了跨境支付格局,使跨境支付实现快速、透明和可追踪。
每笔swift gpi汇款均包含一条唯一的uetr(端到端唯一追踪号)数据。通过汇总该数据,本报告首次详细阐述了gpi是如何显著改善跨境支付的。本报告采用今年2季度的uetr数据,展示了gpi如何确保快速且可预测的资金交付,如何高效支持跨地区贸易和资本流动。
凭借其独特优势,swift gpi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境内支付甚至零售支付领域。2020年9月,swift宣布了将对跨境报文传送基础设施进行重组的新战略,以从根本上改变支付和证券业务处理流程,从而使全球金融机构能够进行即时、无摩擦的端到端交易。本报告进一步佐证了swift gpi在为新战略和下一代数字平台奠定坚实基础方面的功效。
swift首席战略官david watson表示:“uetr数据反映了跨境支付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回击了一些质疑,展示了跨境支付在速度、透明度及覆盖面的重大进展。”
《swift gpi:推动支付变革》报告还介绍了境内和跨境交易中仍然存在的摩擦及其影响,并分析了swift gpi如何克服这些摩擦以及尚待解决的难题。
该报告的主要发现:
swift gpi支付快捷:平均而言,92%的跨境支付可以在24小时内到账;40%的支付在30分钟内到账。在没有货币管控、多重合规审查或遗留系统问题的成熟市场之间,跨境支付的速度与许多境内支付相差无几。例如,从英国到美国的支付中有72%在30分钟内到账;95%在6小时内到账。
有趣的是,uetr数据还显示,支付链中的中间行比预期的要少,而且代理行的数量对交易速度几乎没有影响。速度很大程度上受其它因素影响,例如监管壁垒、资本管制、遗留系统及时区问题。
swift gpi支付透明且可预测:swift gpi独特的端到端交易追踪及服务协定,可以促使银行严格遵守处理时间框架,确保费用可视及数据不丢失,进而实现支付的透明及可预测。按支付金额计算,全球有56%的跨境支付都以gpi的方式实现了到账确认,银行与其客户间的对帐及现金管理效率得以提升。自2020年11月起,所有mt 103支付都必须实现到账确认。的确,凭借透明度和到账确认优势,swift gpi日益成为境内及小额消费者支付的新方式。当前,swift gpi支付有20%是直接的境内支付,而小额支付市场也已经发展成为swift gpi增长最快的领域。
swift gpi是实时、无摩擦处理流程的基础:新平台和交易管理模式将在未来两年内完成开发。新一代数字平台将复用许多现有模块,比如swift的api功能、客户安全计划以及swift gpi。新平台将会充分利用丰富的共享服务来提供数据预校验、交易筛查、数据分析等服务,以实现全球账户间的瞬时、无摩擦、透明的资金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