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二维码乘车”功能正式上线 可先乘后付
6月29日起,青岛地铁“二维码乘车”功能正式上线。
据悉,目前青岛地铁已完成互联网票务平台建设、清分系统改造,以及三条运营线路所有车站的售票机、闸机等系统设备改造,实现线网二维码支付乘车。
6月29日起,只要下载青岛地铁(官方)app,按照操作提示注册、绑定凯发k8网页登录的支付方式、生成二维码,选择标有“扫码过闸”字样的闸机进行扫码,便可享受“先乘后付”乘车服务。
在“二维码乘车”功能上线初期,目前可选择的支付渠道包括银联、微信、支付宝共3家,其它渠道凯发k8网页登录的支付方式正在进一步商洽、开发中。
多元化支付模式
青岛地铁以提高效率,更好满足乘客需求为目标,一直致力于对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在地铁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据了解,今年年底青岛地铁线网所有车站、所有闸机将具备6种凯发k8网页登录的支付方式过闸:
1.单程票过闸
2.琴岛通卡(含智能手机、手环等)过闸
3.青岛银行金融ic卡(含智能手机、手环等)过闸
4.交通部全国一卡通过闸
5.手机二维码电子票过闸
6.手机hce电子票过闸
除过闸功能外,所有车站的自动售票机也增加了“扫码购票”和“网上购票、现场取票”功能;同时,车站乘客服务中心也实现了扫码支付。
从购票、过闸,到乘客自助更新,青岛地铁乘车凯发k8网页登录的支付方式愈加多元化,乘客出行也更为便捷。
降低学习成本
自动售检票系统与乘客直接交互,是体现城市轨道交通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方法,以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
根据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二维码乘车推广经验,手机二维码通过闸机的速度都很快,与普通刷卡过闸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差别在于乘客提前打开手机app、调出二维码需要耗费一些时间。
因此,推广二维码乘车,改变乘客刷卡习惯,降低学习成本是更重要的环节。
当传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引入新型互联网支付后,地铁传统票务业务模式已被打破并重新构造。地铁公司在经营、发展好地铁app同时,应力争实现“互联网 地铁主营业务”创新,为地铁商业拓展打好基础。以期将自动售检票系统从生产系统最终转换为资源开发系统。
“一码走全城”
日前,青岛市正式发布《推进便捷支付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在经济社会各行业领域全面推进依托电子化或数字化货币技术的非现金支付;推进现有琴岛通卡、公用事业收费服务便民卡等ic卡的融合,逐步实现“一卡通”,打造便捷支付城市。
该方案提出目标:
2018年6月底,城市公交车基本实现卡码兼用;
2018年12月底,75%以上的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以及道路、停车收费场所实现卡、条码支付;
2019年年底,98%以上的公共交通工具、道路和停车收费场所实现卡、条码支付,逐步普及基于nfc、车辆识别技术的支付;
2020年底,在公共交通工具、道路和停车收费场所基本实现基于统一条码的移动支付。
根据方案,或许在不远的将来,青岛市将实现“一码走全城”。